标题
诚实守信——萨日娜
发布机关
乌里雅斯太镇人民政府
日期
2017-09-03

诚实守信——萨日娜

发布日期:2017-09-03

 

平凡的家庭做着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却折射了最美的光芒。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离不开“爱”这永恒的主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谁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呢?可是有的家庭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回答了这道难题。她叫萨日娜,丈夫叫那顺巴雅尔,今年他们都37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母亲、是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都兰嘎查普通的牧户。他们用孝敬老人、互相关爱、教育子女的感人故事,被人们传在都兰嘎查牧民当中、使一个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普通牧民变成了远近闻名,乃至全旗的佳话,成了广大牧民学习的典型和模范。她被自治区老年工作委员会和民政厅评为“孝老之星”、被东乌旗妇联评为“优秀女干部”、还曾被评为旗级“优秀共产党员”、旗级“抗灾先进个人”等。那么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得到了这么多荣誉称号呢?

萨日娜于1977年12月1日出生于美丽富绕的乌珠穆沁草原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她从小聪明伶俐、懂事早,她父母虽然都是牧民,但是家庭教育特别严,教育她要孝敬长辈,帮助他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她把父母的这些金子般的教育牢牢铭记在心里。1999年她与乌里雅斯太镇都兰嘎查牧民那顺巴雅尔组成家庭,过上了一个普通牧民的生活。那顺巴雅尔也是牧民的儿子,从小热爱劳动,懂事开始就参加牧业生产劳动,在劳动当中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从劳动中得到了快乐。他们刚结婚时,因为那顺巴雅尔家里兄弟姐妹多,分家时,他们分到的羊只有几十只,草场也不大。所以,生活并不富裕,还有年老的父母都随他们一起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始终以满怀的热情面对生活的困难,尊敬二位老人,相互鼓励,一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走上了富裕之路。老实厚道的丈夫那顺巴雅尔也能干,给邻居牧户放羊打工,用酬劳买了一只又一只的羊来增加自己的羊群。到2003年时,他们的羊数增加到了400余只。随着牲畜的增多,他们的收入也增多,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前几年,他们基础设施很差,需要他们不断改善设备,萨日娜和她的丈夫不分严寒酷暑,不分昼夜的忙碌在畜牧业生产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牧业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他们有一双勤劳的手,有一颗致富的决心。

老少三代同堂的家里,萨日娜的婆婆也照顾着他们的两个孩子。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与邻居牧民的关系都特别好,一家人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和睦的氛围中。工作积极向上,组织带动能力强的萨日娜,2006年被当选为嘎查妇代会主任,并于2009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她的嘎查妇代会主任一职一直干到现在。但是生活并没有平坦的道路。2006年老母亲在乌里雅斯太镇不慎在冰面上摔倒,导致了右腿骨折。此后,老人不但出行不便,而且需要专人照顾。萨日娜看着婆婆的疼痛,不忍心,从旗人民医院转到条件更好的盟医院,随后又转院到内蒙古人民医院为婆婆进行治疗。为了婆婆能早日康复她整整奔波了三年。祸不单行,历经周折,婆婆的腿刚刚好转时,公公又患上了胃癌,为能给公公减轻病痛,她与丈夫商量把父亲转到了呼和浩特、北京等地的医院进行治疗。看病过程中,医疗花费很多,欠债也增多了不少,可还是没能把老父亲的病治好。2009年父亲因病去世。在这难上加难的时候,老母亲患上了偏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全部依靠作为儿媳妇的萨日娜来料理。通过萨日娜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也渐渐开始好转。第二年冬天能够站起来的婆婆不慎又摔倒,导致下肢完全瘫痪,变成了重病人员。婆婆的24小时护理全靠萨日娜和她的爱人来完成。老人褥垫每天更换好几次,上面的粪便要清洗好几遍,特别是夜间护理一般都在熟睡后被叫醒。但她毫无怨言,十年如一日,承担和完成了作为儿媳妇的义务,用自己实际行动,真诚的爱心,表现了爱的伟大力量,体现了蒙古民族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传统美德,从而构建了美丽和谐的家庭。

作为丈夫的丈夫那顺巴雅尔把妻子的操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疼妻子,更理解妻子,深感妻子的劳累与付出。他作为一家之主,也不能老在家里照顾老母,必须出去打工、放牧,多挣点钱,来维持一家的生活。他们是患难夫妻,不但照顾瘫痪十几年的母亲,孩子的教育也不放松。孩子们也很努力各方面都很突出。两个孩子都在东乌旗蒙古实验小学读书,其中一个在三年级,一个在六年级。他们都爱好蒙古传统文艺艺术,是学校文艺团的骨干,对舞蹈和器乐有着浓厚的情趣和特长。2009年在全旗家庭才艺比赛中他们家四口参加,以优异的演出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3年被评为全盟“欢乐家庭”,同年也荣获了自治区级“和谐家庭”称号。

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作出了不凡的成绩,夫妻之间忠实信任,尊老爱幼,宽容谦让,讲究社会公德,在教育孩子方面带头孝敬老人,言传身教,子女道德素质好,他们夫妻做到了“合格的子女、合格的父母、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但感动了家庭成员,亲戚朋友,也感动了周围的人,感动了领导和组织以及媒体。2011年9月“锡林郭勒盟日报” “生活家庭”栏目专程安排记者采访了他们家。并以“婆婆与我娘家母亲一样亲”的标题发表了文章。“内蒙古妇女”蒙古文版记者也专程采访了他们家。

当时,妻子萨日娜说:“我和丈夫每天5:00时起床,不早起就做不完家里活儿。丈夫去喂牲畜,清扫棚圈,我给两个孩子烧茶、做饭,送到学校。回来就给婆婆穿衣服,喂她喝药,婆婆手麻抓不住毛巾,必须帮她洗脸。为了给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治疗条件,在乌里雅斯太镇租了一间房子,让老人、两个孩子和我同住,由我照顾他们仨。”她还对记者说:“因气候原因,我婆婆还患有关节疾病,我看到电视广告后,购买了他们宣传的药,给婆婆喝。婆婆也很高兴,说到:“我儿媳妇特别好,天下找不到第二个。”听到这句话她们夫妻俩也很高兴。2007年萨日娜患上了慢性肾炎,到北京治疗。当时她最不放心的就是留在家里的二位老人和两个孩子,因此,在北京医院整天以泪洗面。

她还对记者说:“目前照顾婆婆的工作我不觉得是麻烦,已经习惯了。丈夫也特别理解我,婆婆和我娘家母亲一样亲,都是我的妈妈。”这句话说到了记者的心坎上,让记者也心情特别激动。

萨日娜夫妻俩恩爱,同舟共济,相互支持,一起承载生活的重压,真诚相待,敬老养老,十年如一日,真心照顾病重的母亲,建设令人羡慕的和谐而温馨的家庭,表现了蒙古族牧民崇高的美德和博大的胸怀。他们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组织的认可,妻子萨日娜当上了嘎查妇代会主任之后,无论是私事还是公事哪一项都不误。为集体工作也同样努力,得到了上级的多次的奖赏和高度评价。他们那纯洁的心灵,勤劳朴素,不怕困难,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乌珠穆沁草原广为流传,已成为他人学习的好榜样。

平凡的人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平凡的事迹,他们都是一些淳朴、敦厚的牧民,没有半点矫饰,他们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眼中看来或许是不平凡之举,但在他们眼中这却是自己做的最平凡的事了!

1504403582060092865.jpg

1504403566627077943.jpg

 


1504403688809073581.jpg


1504403688723094025.jpg

 

上一篇:遵纪守法——优秀志愿者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