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云平台主页


lvyouluxiantu.jpg


乌里雅斯太山景区


微信图片_20170916133249.jpg


        乌里雅斯太山景区位于乌里雅斯太镇以北204省道27公里处,国家3A级景区,乌里雅斯太山主峰海拔1050米。是东乌旗乃至全盟建设较早的旅游景点之一。1994年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座落于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历史悠久、古老神奇的乌里雅斯太山之中,是以草原、山体、山石、民族风情、草原文化、休闲渡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历史传奇,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被誉为草原上的一处异景,素有“草原盆景”之美誉。景区内包括草原风光观赏区、牧区生活生产浏览区、草原文化展示区、民族游艺娱乐区、草原高尔夫练习场、牧人之家旅游点、东伊河风光旅游区等,并与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蒙古国混都仑海鲁斯太旅游渡假村、蒙古国白音海里苏太渡假村、得里岗嘎旅游度假村形成了跨国精品旅游线路。

        景区内建有豪华装饰固定式蒙古包6顶,移动式蒙古包30余顶,其中,6顶固定式蒙古包具有餐饮、娱乐、观赏价值,塑造了吸引行人的重要驻留区域。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就餐、40余人住宿。另建有民俗用品展示中心、接待中心、餐饮部、一座蒙古酒吧等。景区内娱乐项目有蒙古族传统的骑马、摔跤、射箭等娱乐活动,亦可登山、打草原高尔夫等,也可野炊、观草原日出、日落、祭祀敖包,领略民族歌舞神韵。现乌里雅斯太山景区已发展成为集草原、山石、民俗、口岸风光、异国风情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日接待能力达到900-1000人次的规模。

        目前,为景区提档升级,打造成4A级景区,提高服务接待能力。已初步拟出了乌里雅斯太山景区打造4A级景区的实施方案及扩建项目。扩建项目投资规模达1973.64万元,建设年限为2013年至2015年。扩建内容有:综合功能区、草原文化展示区、游艺娱乐区等。将打造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于一体的4A级休闲旅游风景区。




















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



微信图片_20170916134146.jpg



        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大兴安岭西南麓,该地区属于典型的草原向森林过渡带。公园外部交通四通八达,303省道贯穿其中,距离东乌旗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335公里,距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30公里,距阿尔山市80公里,公园内各类道路畅通无阻,已构成公路网体系。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9652.8公顷,森林覆盖度46.98%,主要以天然白桦次生林为主。年平均气温-3.3℃,极端气温32.5℃,最低温度-38℃。2007年9月被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2010年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通过国家评审,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并定名为“内蒙古宝格达乌拉国家森林公园”,成为我盟继多伦县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08年新建宝格达乌拉宾馆可同时容纳80人就餐,提供30个床位。2010年投资260万元实施了旅游度假村建设项目,已建木屋10处,蒙古大营3处,2011年将进行续建。

        下一步将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步伐,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将森林旅游培育成林场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森林景观优势,打造森林旅游圣地,加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对各景点进行包装,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宣传图册、广告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宝格达乌拉森林国家森林公园,增加对外影响力,努力吸引客商投资兴业。依据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逐步将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建设成乌里雅斯太镇至阿尔山市旅游线路中游客休憩地和分支景点。 “十二五”期间将其打造为风景别致、设备齐全,集观光旅游、休闲避暑、餐饮娱乐、特产购物等为一体,知名度较高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计划投资20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景点包装、度假村建设、河道疏浚、水上乐园、滑雪场、洗浴中心、林副特产购物中心等。

        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内浩瀚无垠的茫茫林海、婀娜多姿的奇花碧草、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加之粗旷雄浑的山形地势、清澈环绕的小河流水、自然清新的空气和清爽怡人的气候,都为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

        目前宝格达山林场内有常见的植物600余种,包括山杏、榛子、刺玫果等食用植物,地榆、土三七、金莲花等药用植物以及腊梅、杜鹃、野山菊等观赏植物。野生动物品种繁多,主要有驼鹿、黑熊、野猪、猞猁、雪兔等5目12科30余种,去往景区途中,不仅可以领略山林及田园风光,野生动物也时而可见。

        森林公园作为生态型综合性游憩场所,不仅对所在地区具有吸引力,而且对周边地区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每年均吸引了大量中外宾客前来游玩、经商、置业,尤其在黄金季节游客络绎不绝。随着公园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旅游将成为内蒙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边境旅游】蒙古国景点景区介绍

微信图片_20170916134458.jpg


        蒙古人口数量294万,人口密度是1.76人/平方公里,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苏赫巴特尔省始建于1941年,名扎布赫郎特沙尔嘎省,由东方省10个县,肯特省5个县组成.1943年42纪念苏赫巴特尔逝世20周年,蒙古国小呼拉尔将其改名为苏赫巴特尔省.苏赫巴特尔省西面是东戈壁省,北面是肯特省和东方省,东面与东方省相邻.省会西乌尔特市,距首都550公里.下辖12个县,分别是图门丘格特县,蒙赫汗县,苏赫巴托尔县、图布欣希雷县、乌拉巴彦县,哈勒赞县,阿斯嘎特县,巴彦德勒格尔县,翁贡县,达里甘嘎县,额尔登察干县,纳兰县.全省人口约5.6万人.苏赫巴托尔省属于草原地带,海拔1000—2000米,最高峰锡林宝格达山海拔1777米.该省南部火山岩地区约为1万平万公里,有锡林宝格达,昭陶勒汗,阿勒坦敖包,阿雅巴达尔,阿斯嘎特,多会,冈干查干敖包,纳尔特等20多个死火山.自然保护区钦王格德山位于额尔登察干县东南75公里处.该省盛产牧草和药材,有狼,狐狸,兔,短尾黄羊,旱獭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畜牧业是该省的主要经济来源。



        拉钦旺达德山:位于额尔顿查干县。1966年人民大呼拉尔主席团第17号令确定在该山设立保护区,1998年国家大呼拉尔第26号决定将该山纳入“自然储备地”特别保护。这里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稀有的植物,是旨在保护野鹿生存环境的“自然储备地”。其占地面积为75平方公里,或5.88万公顷。拉钦旺达德山自古以来就有被保护的历史。瑜伽呼图克图扎.嘎拉桑达西自1886年开始在这里饲养来自内蒙古兴安岭的公鹿和母鹿,到1905年时鹿的数量达到20多头,1915年繁殖发展到近100头时,打开围栏将它们放归了大自然。遍布拉钦旺达德“自然储备地”最多的蹄类动物是黄羊。




        沃尼乌格里格图寺(永济寺):18世纪后半叶,由五世瑜伽呼图克图洛桑巴拉登在今苏赫巴托省额尔顿查干县境内朝纳郭勒河北岸为“沃尼乌格里格图”寺奠基。瑜伽呼图克图扎.嘎拉桑达西做主持时,该寺有希热图、达尔汗朝尔吉、妥音喇嘛、诺彦朝尔吉、毕希日勒图等五部。庙内设有 却伊拉、曼巴、丁科尔、卓德巴、哈吉德等五个扎仓。

        毕其格图沙哈:位于达里冈嘎县府所在地以北40公里处。从东面绵延的广阔平原在这里突然呈90度直角沉降40多米,形成1公里长的悬崖绝壁。在枪支弹药缺少的年代,人们将成群的黄羊驱赶到这里,逼其跳下悬崖,依此获取猎物。据说因而这里取名为“沙哈”(意为:逼迫)。之所以在“沙哈”之前冠名“毕其格图”(意为:有文字的),据说那是因为这里的绝壁上曾经有过很多的文字,文字的大意是劝告人们不要这样成群的灭绝生灵。





        胡日格音浑迪石人:在达里冈嘎县府所在地东北45公里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谷地,谷地中间有7座石人像。用火山岩雕凿的这些石人像工艺粗糙,相互间区别亦很大。这些石像被确定为属于13-14世纪的蒙古石人。这里的石人像显著的特点是,它们大部分都穿靴戴帽,身上却一丝不挂,胸部突出乳房,男性生殖器外露。



        塔林阿贵:位于锡林博格达山西北14公里的平原上。有火山岩空隙形成的这个岩洞的容积为10000立方米左右,进深达200多米,是蒙古最大的由火山岩空隙形成的岩洞。据从事岩洞研究的学者们评价,蒙古已经发现的200多个岩洞里塔林阿贵是最为美丽的一个。

        锡林宝格达山:位于达里冈嘎县府所在地东南60公里处,海拔高度为1775米,是达里冈嘎死火山中的一个。屹立在平原上的这座山高于附近地面400多米,在60多公里外无论从哪个方向观望,锡林宝格达山都像一座蓝色帐篷突兀在平原之上。该山的火山口直径约2公里,深达300米左右,裂口朝西北方向。早先,绿林好汉们常常登上锡林宝格达山去祈求好运。从锡林宝格达山上看日出,映入眼帘的美景妙不可言 。



        喇嘛图石人:在达里冈嘎县府所在地东南40公里处有一座喇嘛图山,喇嘛图山西麓有3座石人像。石人像质地为沙质岩,制作精美,石人全都坐在靠椅子上。面部工艺细致,两座石人极为相似,面相富态,呈儿童相。这些石人像包含了13-14世纪蒙古石人制作工艺的全部特征。

        陶锐班迪:19世纪下半叶,正当内、外蒙古反抗压迫和剥削的各种形式的斗争日趋激烈时,达里冈嘎出现了一些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人民称他们为“好汉”,而奸商和官僚们骂他们是“贼人”。被内外蒙人叫做“陶锐班迪”的南吉德(1834-1904)就是这些好汉中的一个。


        冈嘎淖尔湖:位于距离苏赫巴托省达里冈嘎县府所在地12公里处,是由流沙堰塞形成的湖泊。每到秋季,成千的大雁在这里落脚,数不清的候鸟南飞之前聚集在这里,呈现极为壮观的场面。



        茂勒朝克沙地:横亘达里冈嘎、纳仁两县,占地248平方公里,被茂盛的草木封固的白黄色沙地。道特、浩勒宝、浩士茂格图、泽格斯太等湖泊和奥日格乎、达格辛等泉眼如星罗棋布在沙地边缘。沙漠边缘和沙地上长有柳条和榆树。这些树木是草原鸟类的做窝繁殖和越冬的主要栖身之地。



        阿拉坦敖包:亦称作“达里敖包”,是达里冈嘎死火山中的一个。高度为海拔1354米。位于达里冈嘎县府所在地附近的阿拉坦敖包不仅是苏赫巴托人,乃至全体蒙古人民心中的圣地。阿拉坦敖包祭祀活动始于17世纪,1913年博格多汗下令使之成为国家祭祀的敖包。从而成为举国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敖包之一。2004年,纳入国家级特别保护。




        国家大呼拉尔于2004年4月29日通过第22号决定,将达里冈嘎县冈嘎淖尔湖自然遗迹(32860公顷)、阿拉坦敖包(2600公顷)及纳仁县附近的茂勒朝克沙地(136500公顷)的共计48860公顷土地划归“自然保护区”。

        该自然保护区囊括了国家祭祀的阿拉坦敖包、绿林好汉陶锐班迪的纪念碑、自然遗址“诺彦、夫人、儿子、儿媳”石人像、达格辛、泽格斯太、道特等湖泊、随着人声振动而涌现的奥日格乎泉和冈嘎淖尔湖等景观。



         “诺彦、夫人、儿子、儿媳”石人像:位于达里冈嘎县府所在地东北。长久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崇拜。最早于1927年,前苏联学者B.A.卡扎科维奇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向学术界介绍了这些石人像。之后,蒙古学者N.色日奥德扎布(1961年)、D.巴雅尔(1985年)通过比较研究后,确定这些石人像属于13-14世纪蒙古人制作的纪念物。诺彦像呈灰白色,其它石像呈黄白和微红色,采用的石料为大理石和火山岩。1998年被纳入保护范围。